杨振宁曾称李政道是最成功的合作者 昔日辉煌与遗憾的物理学传奇

杨振宁曾称李政道是最成功的合作者

上世纪50年代,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发表一篇关于宇称守恒的论文而享誉全球,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合作关系在物理学界内引起广泛关注与羡慕,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甚至视他们并肩漫步普林斯顿草坪的场景为最美的画面。然而,这份深厚的友谊在1962年后出现了裂痕,两人最终分道扬镳。杨振宁曾称李政道是最成功的合作者!

早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均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师承吴大猷教授。1946年,他们在芝加哥大学偶然重逢,迅速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李政道曾回忆,与杨振宁的讨论涉及广泛,不仅限于物理,杨的数学才能对李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其学术成长。在芝加哥和普林斯顿的研究期间,他们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包括两篇统计力学论文,这些成果甚至吸引了爱因斯坦的注意。1952年,爱因斯坦主动邀请他们讨论,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李政道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尽管杨振宁感觉那次对话收获有限。

A杨振宁与李政道.jpg

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因论文署名问题而出现紧张。在几篇论文中,署名顺序的不同寻常引发了争议,李政道认为这是由杨振宁的特殊要求导致的不公平,而杨振宁则坚持认为自己在研究中的贡献更为显著,且考虑到中国尊老的传统,故署名顺序并无不妥。这些分歧逐渐加深,导致合作不再如初。

尽管如此,1954年杨振宁与他人合作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及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发现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使他们再次获得世界瞩目,并共同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创造了华人在该领域的历史。这段时间内,他们合作密切,成果丰硕,双方均承认对方对自身学术成长的正面影响。

不幸的是,1962年,随着一篇关于他们合作关系的文章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文章的视角与内容处理方式成为了导火索,两人对文章的解读存在巨大差异,最终导致了彻底的决裂。除了署名问题,谁先独立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思想也成为争议的核心。两人对这一关键问题各执一词,无法达成共识,使得昔日的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

物理学家们对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分裂深感惋惜,认为这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这场争执也让人反思,科学合作中的荣誉归属、个人贡献的评估以及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对科研环境及成果的影响深远。

相比之下,吴健雄对“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实验验证,虽未直接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展现出的科学洞察力与奉献精神,为科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谦逊与对科学的执着,为后人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角度,即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个人的成就与荣誉或许并非最终目的,推动人类认知的边界才是最崇高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